按照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奖学金评审规定,经本人申请,评定委员会严格审核、评选及公示,评选出2020年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奖学金获得者,姚毓菲博士,鞠文亮和崔庆亮硕士分别荣获特别奖学金,郭明明等3位博士和路天慧等5位硕士荣获一等奖学金,包天莉等9位博士和陈卓鑫等14位硕士荣获优秀奖学金。
实验室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岗位不忘初心,怀揣梦想,实事求是,砥砺前行,永葆积极向上、真挚诚朴和清纯善良的作风,切忌浮躁,在学习和工作中逐级积累,厚积薄发,广博致远,在各方面取得更好成绩,同时祝愿同学们幸福快乐!
因受疫情影响,未举行现场颁奖仪式。
姚毓菲博士简介:
先后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李月华奖学金、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土壤碳氮含量及储量、团聚体结合态碳氮、碳氮生物可降解性及碳氮矿化的角度,阐明了侵蚀驱动下黄土高原样带小流域尺度碳氮损失和获得机制,为降低侵蚀驱动下碳氮源汇关系的不确定性提供理论支撑;揭示了植物物种和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碳氮、酶活性和氮矿化特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和土壤质量提升科学指导。以第一作者在Geoderm、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Cate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水土保持学报》、《土壤通报》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
鞠文亮硕士简介:
获中科院水保所所长特等奖学金。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环境化学,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运用团聚体湿筛/干筛、ATR-FTIR、微孔板荧光、16S rRNA 和 ITS rRNA 基因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了禁牧区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养分循环、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分析了禁牧对草地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土壤团聚体养分循环的影响及机制,以及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进程及影响因素。在Applied Soil Ecology、Chemosphere、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
崔庆亮硕士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采用电化学辅助改性技术,利用Fe、Al与MgCl2合成了兼具磁性和磷酸盐高吸附性能的γ-Al2O3/Fe3O4柠条生物炭(和Fe3O4@Mg-Al-LDH柠条生物炭,通过批处理吸附试验并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探讨了该生物炭基新材料对污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和机理,并研究了该新型吸附材料多次循环利用的潜力。依托该研究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RSC Advance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