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5日,应韩国科学技术院院长韩民求院士的邀请,水土保持研究所邓西平研究员参加了由亚洲科学院及学会协会 (Association of Academies and Societies of Sciences in Asia, AASSA)和韩国科学技术院(The Kore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ST)主办的“区域作物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农业”国际研讨会。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7亿。如果我们以目前的速度使用能源和粮食,届时,我们将需要超过目前3.5倍的能源供应和1.7倍的粮食供应。此外,气候变化不断影响我们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的能力。农业生产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对社会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对于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是全球科学界为地球未来的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消除贫穷和饥饿,使人类生活具有包容性、安全性、弹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加强利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开发新型作物品种的能力。为了应对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危机以及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农作物品种,以便在边际(退化)土地上生长,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植物生物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工具,通过引入胁迫耐受基因和那些能够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代谢基因来不断提高作物生产力。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提出的宗旨是(1)加强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作物生物技术研究;(2)让科学家和专家参与协同合作,为可持续农业制定可靠的和环境上可持续的方法;(3)为相关机构提出科学建议。
参加这次大会的专家代表分别来自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土耳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另外,还有来自韩国相关研究所和大学的教授、专家与研究生共近百人。本次会议共分为植物科学、作物生物技术和本国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报告三个主题。邓西平研究员做了“旱地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生产力(Dryland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特邀报告,主要介绍了旱地农业发展的历程和世界各国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下所面临的挑战。同时还介绍了水保所在旱地作物水分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和应用生物技术改善作物抗旱性与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方面的一些研究新进展,展望了通过基因精准育种、智慧农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在未来提高旱地作物生产力方面的应用前景。
会后,代表们还参观了韩国国立作物科学研究所、国立动物研究所、国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中心种质资源基因库等单位,深入了解了近年来韩国研究机构在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会议对亚洲地区作物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邓西平研究员作报告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