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

  长武站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建立, 1991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12月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7年入选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期间并成为陕西省农业科学实验基地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野外科研教学实习基地。

  长武站地理坐标为107°41′E,35°14′N,位于福银高速(G70)陕甘交界处,东距西安市200km,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580mm,年均气温9.1°C,无霜期171天,地下水位50-80m,地带性土壤为黑垆土,母质是深厚的中壤质马兰黄土,土体疏松,通透性好,具有良好“土壤水库”效应。

  通过多年的建设,长武站已建成了由研究试验场和观测场地组成的比较完整的试验观测体系,形成从农田-小流域-区域三个层面不同立地条件和利用类型上的试验监测分布格局。野外试验地与监测设施主要包括,旱塬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试验场(1.5 hm2),大型称重式农田蒸渗仪(Lysimeter),自动及人工气象观测系统,辐射与通量观测系统,流域径流泥沙监测系统(坡地径流场与沟口径流泥沙监测站),可移动式野外测定仪器包括,LI-6400植物光合测定系统、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中子水分仪、植物茎流计、时域反射仪(TDR)、GPS、植物水势仪、叶面积仪等。

  长武站所在的王东村位于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1986年水土保持研究所在实施“七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时,选取王东村及其相邻的丈六村建立王东试验示范区,面积8.3km2。地貌分为塬、梁、沟三大类型,其面积分别占总土地的35%、35.5%、29.5%。王东试验示范区人口密度已达到300人/ km2,属黄土高原人口高密度区。1986年科技攻关之初,人均收入230元,粮食亩产186公斤,年人均粮食不足300公斤。1986年以来,王东试验示范区的科技人员根据区域的特点,提出“提高塬面产出,开发沟坡资源”的综合治理方针,经过20多年的综合治理,王东试验示范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低等级沟坡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利用;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一步优化,水土流失量大幅减少等方面。

  现任站长:朱元骏

  副站长:姬洪飞  韩晓阳

  研究方向:面向黄土高原南部,以高塬沟壑区农田生态系统为重点,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产力,建立节水型生态农业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区域农业持续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任务:

  (1)农业生态系统要素动态监测,包括气象、水文、土壤、生物、农业经济等。

  (2)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生产力,包括不同结构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地块尺度水分循环与养分迁移、平衡及利用效率研究;以及农田生态系统水肥耦合及其优化机制研究。

  (3)小流域多元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包括多元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模式及其水土环境效应与评价;高产农田与林草生态系统土壤干燥化过程及可逆性分析;果园生态系统生产力演变、投入产出比较与物质循环;以及小流域尺度水循环模式演变及定量模型。

  (4)环境变化条件下农业生态系统的响应及其演变趋势,包括多元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演变与稳定性分析;区域土壤水、碳、氮含量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驱动力与调控;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潜在响应。

  (5)节水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设与示范,包括蓄保调用四位一体的旱作农业的理论与技术;农业与生态节水的理论与技术;以及节水型流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