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31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党委开展2025年秋季入党培训班线下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参观校史馆、专题讲座、党章解读等多种形式,12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根基得到夯实,初心使命意识进一步筑牢。

知史爱校守初心 明史奋进担使命
10月22日下午,学院党委组织全体学员,走进北校区三号教学楼校史馆,开展“知史爱校、明史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展示学校九十年光辉历程的重要窗口,校史馆以丰富史料和现代化展陈方式,生动再现了1934年于右任、辛树帜等先贤在民族危难之际,于杨凌农业起源地奠基办学的艰辛历程。
学员们依次走过各个展区,深入了解学校从建校初期物资匮乏、环境艰苦下坚持办学,到1999年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新大学,再到2004年入选国家“985工程”等关键节点。大家深刻感悟学校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奋斗史,对学校“扎根西部、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此次参观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学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西农学子与水保专业人才,将从校史中汲取前行力量,牢记“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的初心,锤炼专业本领,为守护绿水青山、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坚定信仰明方向 汲取力量勇担当
10月24日下午,学院党委副书记韩锁昌为培训班学员讲授主题为“筑牢信念之基 补足精神之钙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建功立业”的党课。
韩锁昌从“光荣型”“随波逐流型”“实惠型”“亲友影响型”等常见入党动机切入,引导学员深入思考“为什么想入党”这一根本问题,指出端正入党动机的关键在于思想自省与行动自觉。培训中播放赵一曼、钱学森、黄大年等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展现不同历史时期党员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矢志奋斗的光辉形象。
随后,党课以“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人”为主题,讲述了赵一曼烈士“为国而牺牲”的家书,钱学森“我效忠中国人民”的铮铮誓言,焦裕禄“当群众最困难时共产党员要站在最前面”的担当,以及朱显谟、黄文秀、陈祥榕等新时代党员以青春与生命践行入党誓词的感人故事。他指出,榜样的力量是一面旗帜,每位党员都应以他们为镜,做一名“信仰坚定、服务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共产党员。

“入党不是荣誉的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韩锁昌勉励广大学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担当作为、甘于奉献,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参训学员表示,通过党课教育,对党的性质和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确了奋斗方向与责任担当,将以更坚定的信念向党组织靠拢。
深学细悟党章魂 笃行实干践初心
10月31日下午,学院党委在科研楼报告厅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树牢党章意识”专题培训,由正处级组织员李小梅主讲。培训围绕学习贯彻党章的重大意义、党章的发展历程、党章的基本架构和核心内容展开,系统梳理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的历史沿革、时代意义和核心内容。
李小梅结合历史案例和现实背景等图文资料,详细解读从1922年党的二大诞生第一部正式党章,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对党章作出最新修正,党章的十多次修订,清晰记录了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轨迹,这种与时俱进的修改,既保持了党章的总体稳定,又回应了时代呼唤,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推陈出新、开拓创新的政治智慧。她强调,党章不仅是党的总规矩,更是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校准人生方向的“精神坐标”。

报告尾声,李小梅老师向全体学员提出殷切期望,鼓励大家深入学习党章,以党章为帆、以信念为舵,把握其与强国建设的内在联系,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答卷!
此次系列培训进一步夯实了学员的思想根基,强化了身份意识和责任担当,为学院党员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编辑:王容娜
终审:李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