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赴陕西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开展以“水土保持技术与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为主题的专业实训,通过实地观摩与互动交流,深化专业认知。
在欢迎仪式上,试验站副站长韩晓阳介绍了试验站的发展历程、科研定位、人才队伍及国际合作等情况。他强调,作为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武站始终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创新研究。
在试验田,韩晓阳结合实践案例,讲解了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展现技术创新的应用价值。他还特别介绍了小麦-雨季恢复模式与紫花苜蓿耗水特性的对比研究,阐释“以水定产”的科学意义。
同学们重点参观了试验站的生态监测系统。通量观测区10米高的通量塔搭载的涡度相关系统实时监测着农田碳水通量;微波测水仪、宇宙射线中子仪等先进设备构建的“空-地-土”一体化监测网络,为研究提供精准数据。“这些实时监测数据直接服务于国家‘双碳’战略,为生态农业提供科技支撑。”韩晓阳说。
在王东沟流域治理示范区,师生回顾40年来的生态建设历程。从梯田工程到苹果产业,从沟道治理到全域发展,试验站的科研成果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实训结束时,韩晓阳寄语:“长武站既是科研创新的平台,更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希望大家通过‘坡面-流域-区域’综合治理实践,深刻理解水土保持学科价值,未来为生态文明建设出力。”
学生杜卿睿感慨:“这次实训让我见证了水土保持科技前沿,从监测设备到田间试验,更坚定了我投身水土保持事业、服务国家生态建设的决心。”
编辑:王容娜
终审:李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