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访学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的?”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举办了一场“本科生海外访学跨文化之旅”成果分享会,助力更多同学规划国际化学术道路。会上,学院副院长王健、教学管理员畅媛、2位访学归来学子与20余名水保学子共同交流了访学的经验感悟。
王健副院长介绍了本年度访学项目的实施情况,并表示:学院一直非常注重国际化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国门,拓宽国际视野,促进个人成长。此次访学成果分享会的成功开展也为今后学院坚持国际化教学理念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分享会现场,王逸聪和魏逸萱两位同学带着自信的笑容,将自己在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所学、所思、所感娓娓道来。这4个月的海外访学之旅,犹如一场精彩纷呈的成长蜕变之旅。
王逸聪同学分享
魏逸萱同学分享
两位同学在澳大利亚的访学期间,在课堂学习方面,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英语语言课程学习,内容包括口语、写作和听力训练,旨在帮助学生迅速适应英语教学环境。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每周有一天前往南昆士兰大学的主校区进行学习,深入了解了农业相关专业知识,并参与了户外实践和实验室参观。王逸聪同学分享道:“这次访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氛围,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尤其是那些实践参观环节,让我对农业工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文化交流也是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昆士兰大学所在的澳大利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家,访学学生们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品尝了当地美食,欣赏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和舞蹈表演,还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各自国家的风俗习惯。魏逸萱同学分享道:“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体验让我真正理解了世界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让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这种眼界的拓展将伴随我一生的成长。”
访学项目还锻炼了学生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访学期间,学生们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远离家乡和熟悉的环境,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然而,魏逸萱同学分享的一个个克服困难的小故事让大家为之动容。从最初适应澳大利亚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再到独自解决生活中的突发问题,每一个经历都成为了他们成长的印记。
此次成果分享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海外访学项目的机会,激发了更多学生对国际交流的向往。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国际交流合作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巨大潜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出国访学机会。
编辑:王容娜
终审:李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