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与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CONICET)合作项目“气候变化对阿根廷水土资源影响评估与综合适应对策研究”(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行动专项)支持下,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飞研究员和CONICET门多萨中心的冰雪、冰川和环境研究所所长Fidel Roig教授、旱区研究所Elena Abraham教授联合主持,以阿根廷门多萨河流域为研究区开展工作。
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大经济体,是拉美地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阿根廷自然资源丰富,但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冰川退缩、气温骤升、极端降雨和干旱事件增加,水土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发展退化加剧,已经严重影响阿根廷乃至南美的生态、粮食和经济安全带来影响。中阿双方科学家针对这一问题在门多萨河流域开展了多年合作研究,对该区冰川退缩、生态退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计划通过实地调研和讨论,形成更好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土资源管理对策。
近期中方项目组成员郑文德和刘轩城与CONICET研究人员和Belén Lana,Victoria Arancibia Abrahan,Clara Rubio等专家在门多萨市针对官员、科研人员、城乡居民开展了气候变化与应对综合调查。2024年12月19日,调研组与阿根廷门多萨省格威马利市(Guaymallén)市长Marcos Calvente、市公用工程局局长Germán Trilo、规划局局长Cintia Bruki、环境局局长Juan Correa开展座谈和调研,了解了市政府气候变化、环境政策、农业问题等相关情况。郑文德系统介绍了水保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农业节水灌溉、耐旱作物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并期望与阿根廷科学家一起努力,以减缓气候变化对该区农业、资源和生态影响的实际难题。Guaymallén市长Marcos Calvente期望中阿双方在生态环境与农业领域的合作能有实质成效,并期待中国科研团队未来再次访问,以进一步加强实地考察和经验交流。
中-阿合作团队与门多萨省格威马利市官员座谈讨论
在门多萨流域上游阿空加瓜省(Aconcagua Province)省立公园自然保护区考察
格威马利市位于门多萨省中部,该地区历史上湖泊与沼泽资源丰富,但随着农业活动的发展,这些水体逐渐被排干,随着气温升高和冰川消融加快,目前该地区的植被为适应干旱气候的耐旱植物群落为主,当地农业与居民用水需求也主要依靠门多萨河及其灌溉渠道来满足。格威马利市是门多萨省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第二大“绿带”。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当地官员提及尽管格威马利市已经采取调整土地利用政策、种植耐旱作物、引入水培技术了多种措施,但气候变化的危害仍在加剧,需要新的技术和方法,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调研的地区(图片来自Guaymallén Plan Municipal de OrdenamientoTerritorial)
编辑:王容娜
终审:韩锁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