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举办岳超研究员主讲的“如何进行科研思考与写作”学术报告会,吸引260余名师生参加,会议由党委书记兼院长冯浩研究员主持。
报告会现场
岳超研究员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科研思考与写作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他强调,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好想法、好呈现、好写作这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他提出要让科学回归艺术,培养个人在科研创作过程中的创造力、新颖性和对一篇好论文从各个方面极致追求的态度。要善于从现象中发现规律,从数据中提炼信息,在科研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独立负责的态度。他还强调,科研写作是科研成果传播的重要手段,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研究内容,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并产生共鸣,写作前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在该领域研究的相关成果有深入的认识,明确写作的中心思想,制定详细的写作计划,像一名“作家”一样对待科研写作。在科研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坚持和耐心,做好个人的积累以及对论文的精心雕琢与打磨,不断锤炼写作能力,多看多读,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耐得住寂寞,才能等来硕果丰收。
岳超研究员作报告
冯浩研究员在总结中讲到,岳超老师的报告不仅是写作技巧的分享,更是一次科研工作者精益求精的精神弘扬,鼓励同学们以岳超老师为榜样,在平时的科研中,锤炼写作能力和坚韧毅力,在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做新时代的卓越人才。
硕士5班王若馨表示:“岳超老师的报告不仅激发了我们的科研思维,拓展了学术视野,更让我们学习到了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具有的坚韧品格,这极大鼓舞着我们踏实走好科研之路。”
本场报告会是一次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学习分享会,不仅提升了师生的科研素养和写作能力,还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未来,学院将继续厚植科研人才培养沃土,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岳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国家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资助,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模型开发和应用以及陆地碳循环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项目,参与2021-2022年全球碳计划的全球碳收支评估工作;IPCC土地利用变化会议邀请专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等期刊。目前担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期刊The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JAMES)助理编辑,中国草学会草原自然灾害和火风险分析与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人类世分会委员等学术兼职。
编辑:王容娜
终审:韩锁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