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4年11月25日8:30~11:30
报告地点:水土保持研究所科研大楼二楼报告厅
邀 请 人:邵明安 院士
报告题目:人类活动与河流生态文明
报告专家:刘宝元 教授
专家简介: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先后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水土保持学会副主席、《地理学报》副主编、《水土保持学报》主编、《Catena》副主编和《ISWCR》主编。长期从事土壤侵蚀监测、模型和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及“973”计划课题等10余项。研发了中国土壤侵蚀模型,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作为全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指定模型,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设计并主持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普查(2012),编制了中国土壤侵蚀数字图集,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建立了黑土农地侵蚀模型,被《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SL449-2009)》采用;发明了风蚀测量方法—风蚀圈,攻克了国际风蚀测量的世纪难题。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 80余篇。
报告题目:黄土高原深层生态水文过程与水碳交易
报告专家:司炳成 教授
专家简介:司炳成,国家特聘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鲁东大学特聘教授,加拿大萨省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土壤学会会士,加拿大土壤学会会士。率先在土壤和水文学界引入小波分析,多方位提高了对土壤和水文学在空间、时间尺度变异性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开发了数个土壤和水文学参数测定的新方法,其中测量土壤大孔隙导水法已成为土壤学界的标准方法;带领研究队伍开发了利用热脉冲技术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对改良土壤水热平衡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了加拿大北方森林土壤“隐藏”的生态水文过程,并以此提出森林土壤修复的关键措施;利用水同位素确定了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的地下水补给和生态水文过程。近6年来,开发了水、热、汽和同位素在土壤中的运移模型和植物根系吸水的同位素混合模型,厘清了烟台苹果园土体构型对果树根系吸水的影响机制,对提升“烟台苹果”应对气候干旱能力、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等科研项目22项。已发表SCI论文290多篇,其中近5年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H指数为56,论文被引9700余次,多年名列全球前2%农业和环境科学学者。先后担任SSSAJ,Vadose Zone Journal,Canadi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副主编,受邀在土壤和水文领域学术会议作大会特邀报告40余次。
报告题目: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专刊热点及投稿建议
报告专家:李勇 教授
专家简介:李勇,洪堡学者,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学科一级岗位杰出人才、二级研究员,广西八桂学者;现任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SCI一区期刊《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主编,广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在研)。一直从事基于多环境同位素示踪的农业管理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与土壤固碳、流域氮磷入河污染负荷影响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德国DFG等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