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仑:一流大学能否建在欠发达地区

来源: 作者:科学时报 时间:2010-08-19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10周年,有关西部发展的话题最近颇为引人关注。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能否考虑在欠发达地区有选择地直接新建或改建若干一流或有影响的著名大学?

  当然,这样做不单为了扶贫,更是为了通过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来促进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长远发展。回顾建国初期沿海地区一批高校西迁(或部分西迁)的事,尽管可能存在不同看法,但对于区域平衡发展所发挥的带动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其实它所在的陕西关中并非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至今在陕西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一座实力强、受人尊重的龙头高校。根据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的需要,中科院较早就在新疆、贵州、青海、甘肃等较边区地方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为解决区域性甚而全国性的科技难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又筹建了西藏研究所。

  从国际经验看,在欠发达地区建立著名高校和研发机构以促进当地经济、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实例也很多,如美国中西部开发、日本北海道开发、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无不包含相应著名大学的建设和参与。据介绍,日本著名高校之一北海道大学是日本实施北海道开发计划的组成部分,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全部资金由国家投入,高薪聘用著名教授,学生减免费用入学,享受优惠待遇,但毕业后必须留在北海道工作8年方可调动,相当一批毕业生8年后也不走了。这样,既建立起一所高水平大学,又支撑了北海道的发展。

  时代在前进,我们当然不能套用过去的老办法,更应拒绝“文革”期间的错误做法,但也不应形成一种一流大学只能在发达地区建设和发展的观念,要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一些教育专家不也正在探讨这个问题: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期间,迁到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怎样为我国培养出为数不少的学术大师?

  本文主要想说的话是:一流大学运用各种方式关注和支持欠发达地区值得倡导,但一流大学也完全可以直接建设在欠发达地区,以促进这些地区尽快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和文化教育上的贫困。这样做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也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时报》 (2010-8-11 A1 要闻)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