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管理与创新呼唤信息化支撑 中国科学院数字化蓝图绘就

来源: 作者:信息技术部 时间:2007-10-10
    9月12日上午,中科院举行“十一五”信息化工作部署动员视频会议。一幅中科院未来数字化的远景蓝图展现在与会者眼前:“优化三大环境——超级计算机环境、互联网络环境、数据应用环境;构建五大平台——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网络化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网络化教育培训平台、网络化运行管理平台;完善三大体系——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化制度规范体系。”这是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受中科院党组委托,向所属科研机构领导介绍中科院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会上,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就中科院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给予了论述。会议由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主持。

                                                      内接外联 初步共享

    据中科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为适应知识创新工程对信息化的需求,“十五”期间中科院启动了一批信息化建设项目,经过4年的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

    对内,中科院装备了峰值每秒5.3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及其配套的存储设备等,研制开发了一系列基础并行计算软件包,形成了支撑中科院高性能科学计算的平台,从北京到地方分院,网络带宽均达到155Mbps以上,国际出口总带宽超过16Gbps,开通了中俄美GLORIAD环球网络,建立了香港国际开放节点HKOEP。计算机网络覆盖基本科研管理工作院所两级的ARP信息系统,解决了以往各类管理系统互不相通、不能全面准确掌握资源状况的问题。同时,成功研制了20多个科学数据库建设与共享服务的标准规范,其中包括一项国家标准。在数据标准规范建设上,45个研究所共同完成了503个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中科院科学数据资源体系。

    对外,中科院主页系统经过多次改版,内容充实、报道及时,被评为优秀政府网站。中国科普博览获得世界信息峰会大奖。视频会议系统稳定可靠、使用方便,不仅有力支持了中科院的多次重要会议,而且为研究所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中科院部署的e-Science应用试点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如中科院力学所和中国地震局合作,运用深腾6800开展加卸载响应比研究和地震预测,多次成功预测我国地震发生的区域。中科院高能所和网络中心合作初步建成了羊八井国际宇宙线数据预处理中心,实现了羊八井国际宇宙线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预处理和共享服务。中科院微生物所、动物所、武汉病毒所和网络中心合作,初步实现了中科院禽流感研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了禽流感等突发疾病综合信息平台与预警预报系统,支撑了多个研究所开展跨地域、跨学科的禽流感联合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Science上发表。

                                                        浪潮席卷 方兴未艾

    尽管通过“十五”建设,中科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瞩目成果,但中科院党组认为,信息化资源是中科院科技创新的战略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施,而且信息化改造本身是中科院科研与管理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未来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

    谭铁牛介绍,中国政府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邓小平说:“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说:“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说:“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方兴未艾。”而国际社会对信息化建设同样认识深刻。

    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一份信息化基础设施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和今天科学与工程问题不断增长的复杂性、范围和规模挑战的需求牵引,一个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新时代已经出现,存在着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新型研究环境的巨大机遇,但是也存在着由于未能迅速行动和给予足够投资而产生的巨大风险和代价。”文章认为,美国应该抓住这个百年不遇的机会,通过协调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来领导这场科学与工程的革命。

    江绵恒论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他指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农业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人的劳动力、牛等,资源为土地、河流等。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工具主要是机器,自18世纪到现在,主要资源以化石能源为支撑,围绕着化石能源发展。现代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或者称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主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资源是知识和信息。生产工具是挖掘、存储、处理、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手段。”

    他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既是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重工业发展的时代,强烈依赖于工业化的工具和设备;同时又处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向知识经济发展时期,是非常特殊的时代。目前,全世界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人口约10亿,他们的产业结构、文明结构是服务业。但中国13亿人口面临的挑战是“转型和过渡”,能源资源支撑不了未来200年。但同时,中国要跟上历史发展进程,进入信息化时代。中科院的任务在于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和竞争。

    他说,信息化建设不仅反映在生产的各个层面,也反映在科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当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资源会改变研究的生产方式。中科院信息化建设以应用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和牵引,这是知识创新工程的第三期的任务。

    中科院信息化领导办公室最近调研认为,信息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迫切需求。第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