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实施科学传播中长期发展规划初见成效

来源: 作者:党政办 时间:2007-04-12

中国科学院网站     作者:记者 段煦

     记者日前在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本年度第一次执委扩大会上了解到,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国科学院去年制定并公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通过一年多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目前,依托中科院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沈阳、兰州、昆明及广州的分院系统正在筹建8个区域科学传播协作组,协调组织所辖地区研究院所的科学传播工作,这些协作组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

    为了使院属科学传播组织能够发挥开展专业性科学传播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其工作能够经常化、规范化,中科院已建设成一批合纵连横的科学传播网络委员会。这些科普队伍目前正不断壮大和完善,中科院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已拥有了8个成员单位,植物园科普网络委员会拥有14个成员单位,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有20个成员单位,北京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有13个成员单位,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成员单位的数量最多,有79个。

    近期,在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的支持下,许多研究所积极参与了由科技部、中国科协牵头的重大科普项目——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建设,通过科技人员的努力,目前已完成动物、植物两个网上虚拟博物馆的建设;题为“穿越青藏”、“人与生态”、“科学考察”的网络科普专栏;公众天文台、显微世界、生态考察、大熊猫探秘专题。在本次执委扩大会上,还有20个单位演示了22个准备参加“中国数字科技馆”评审的主题方案。这些主题包括微生物、探秘禽流感、小水滴漫游植物世界、淡水鱼、湿地、热带雨林探险、地理、资源与环境、数学、火灾科学与火灾安全技术、富饶神奇的黑土地、科学人文、神奇的激光、化石、时间、地球上的冰川、山地探秘、内陆河奇观、水土保持、沙漠探险、阻击病毒、光学实验室、人机交互技术支持、数字科技馆的关键技术和前沿趋势。执委们还建议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更好地挖掘中科院的资源特色进行建设。

    目前,一年一度的“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也已形成富有中科院特色的品牌科普活动,去年,该活动在北京、上海、成都、乌鲁木齐等2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机构和人员达到空前的规模,76个院属科研机构同时开放,近30位院士、600余名科研一线的科学家进行现场讲解,总共接待人数为22万人次。

    为配合《规划》的贯彻,中科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还制定出《规划》的“实施计划”,使《规划》能够按计划,有节点地得到实施。该“计划”规定,要完善中科院各研究所科学传播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作为科学传播基地的研究所,要制定科学传播战略与规划,并组织实施,要求其他研究机构至少有一位所领导分管科学传播工作,并设专人负责本单位相关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研究所要对科学传播工作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

    在科学传播平台的建设方面,要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结合知识创新工程三期整体部署和相关规划,建成一批知名的科学传播基地。要积极进行植物园、天文台站、院属科学博物馆的建设,进一步整合全院网络科普资源,加大网络科学传播的知识性、文化性、艺术性和娱乐性,提高网站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要积极推进中科院科普期刊体制和机制的改革,重点支持若干个科普期刊,使其办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知名品牌的科普期刊。

    此外,该“计划”还指出,要将科学传播工作与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报纸、图书、电视和院网络科普联盟网站和院网站,宣传中科院最新的科研成果和高新科技知识,宣传科技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的作用,宣传中科院的创新文化和科学文化,使公众全面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的含义。 

    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本年度第一次执委扩大会于日前召开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制作的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植物网上虚拟博物馆
    由昆明动物所制作的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动物网上虚拟博物馆
    由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的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科学考察专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