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警惕隐性学术腐败
来源:
作者:党政办
时间:2007-02-08
建议改革科研项目评奖细则
因地方两会上的一份提案,云南省政协委员、昆明冶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成建成了公众关注的人物。2月4日,冯成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科技评奖,有很多是大领导领衔,小领导加塞儿,真正干活儿的人在中间,后面是一大堆搭车沾光的人……这已经是科技界公开的秘密了,是一种隐性的学术腐败。”
据介绍,日前,在向云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呈交的题为《完善科技创新环境 制定禁止行政领导干部挂名科研项目和被评奖的建议》联名提案中,冯成建等7名委员呼吁:改革科技项目立项、成果鉴定、评奖和人才遴选的实施细则,用机制来约束行政领导弄虚作假、挂名科研项目的行为。
据冯成建介绍,九三学社云南省委曾对云南省已授奖的科研成果进行过统计分析,2003—2005年的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担任行政领导的平均占六成;2004—2005年,获国家、省级突出贡献奖和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中,担任行政领导的达到了七成,有些单位甚至高达八成以上。
冯成建举例说,某科研部门一名管项目的处长,申报教授职称时的材料,足够其申报院士,“每年几个重大项目都有他的名”;另一科研部门的一名领导,“所里所有项目都有他的名字”,在短短4年多,完成了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到硕士生导师的“飞跃”。
“这是许多埋头钻研的科技人员,可能要一辈子才能取得的成绩。”冯成建说,这种状况,对真正搞科研的人是一个严重的伤害,也给整个科技界的诚信道德和创新环境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冯成建分析认为,“一个课题从申报到评奖,很多评委都是担任行政职务的专家,领导挂名的项目自然会更容易胜出。许多科研人员不得不忍气吞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领导共享。而且,按现行法律法规,无法惩治这种人和事。”
委员们指出,行政干预造成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低、监管难。在提案中,他们提出以下六条建议: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时,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广泛的诚信道德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使各级行政领导主动不再担任项目负责人;对正进行的科研项目进行调查,对挂名的行政领导人进行清理;制定禁止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挂名担任科技项目负责人的实施细则;在科技项目评奖方面制定细则,明确禁止行政领导干部作为获奖者,特殊情况应向社会公示,以便于社会监督;调整对国企和科研院所领导人的考核办法,增加考核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和效果,对挂名、剽窃他人科技成果者进行惩处;禁止一人担任多项由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实行一人只能负责一项的措施,减少挂名不务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