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方怒放研究员团队在地球科学领域综合期刊Earth’s Future发表了题为“Soil Conservation Benefits of Ecological Programs Promote Sustainable Restoration”的研究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博士研究生宗仁杰为论文第一作者,方怒放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长期持续的生态退化促使世界各国制定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目标。然而,由于当前对生态恢复的实际效益评估尚不充分,全球恢复行动正面临重大挑战,这一困境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尤为突出。土壤保持在生态恢复效益的评估中却往往被忽视,不同生态恢复工程和措施的土壤保持效率、效益,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反馈仍不明确。
基于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针对中国的大型生态恢复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和珠江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展开评估。研究通过发展一种多模型方法和情景分析的云计算框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和地理空间分析,精确模拟了中国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动态。通过对比假设的基线情景和实际情景,量化了这些生态工程对土壤保持的贡献,并结合不同工程的时空范围、措施类型和投入规模,详细区分了各个工程的贡献。
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9年,中国的生态恢复工程共减少了7.29±1.01 Pg的土壤侵蚀,其中减少水力侵蚀量占比90%,减少风力侵蚀量占比10%。研究通过替代成本法计算土壤保持在减少沉积物、扬尘、碳排放和养分流失方面带来的经济价值,结果显示其经济效益达2430±259亿美元,远超这些工程的总投资成本(1334亿美元)。进一步研究发现“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贡献了约85%的土壤保持效益。研究建议,在全球恢复行动中,欠发达地区应成为土壤保持和生态恢复投资的优先区域,通过缓解贫困、降低恢复成本,为可持续生态恢复提供有力支持,并推动更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图1 2000-2019年中国生态恢复工程贡献的土壤保持量
图2中国生态恢复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和投资成本比较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30755和42177335)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创新团队(2452023071)等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4EF005287
编辑:王容娜
终审:韩锁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