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学院卜崇峰团队参与的BIODESERT项目成果以封面文章在《NATURE》发表

来源:工程中心 作者:卜崇峰 时间:2024-08-28

BIODESERT是由欧洲研究委员会资助,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Fernando Maestre教授主持,全球100多位科学家参与的全球旱区研究项目,研究区包括分布在六大洲、25个国家的98个典型旱区样地。因在毛乌素沙地长期深入的研究积累,卜崇峰研究员受邀参与了BIODESERT项目,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作为中国西北旱区的典型样地也被纳入该其中。卜崇峰团队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设置了3个样地,共11个观测点,依据标准化采样协议,对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放牧强度梯度以及土壤微生物等关键生态指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累计获取4000余条高质量数据,为BIODESERT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卜崇峰研究员还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工作,为BIODESERT成果产出做出贡献。

近日,该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Unforeseen plant phenotypic diversity in a dry and grazed world”以封面文章在《Nature》正式发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731-3。这是继2022年该项目成果在《Science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4062发表以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干旱地区,当干燥度超过约0.7的阈值时,植物性状多样性出现显著增加、增幅达88%,主要原因是植物元素组(植物叶片中的化学元素)的解耦导致了更多独特的植物性状组合出现。此外,放牧压力也显著增加植物性状多样性,并改变干燥度阈值的位置和形状。这些变化与植被覆盖度的急剧下降有关。当植被覆盖度低于约50%时,植物间的竞争减弱,允许更多独特的植物策略存在。这些发现对传统的环境过滤理论“严酷的环境条件会降低性状多样性”提出了挑战,相反,本研究表明最干旱的牧场环境反而成为全球植物形态和功能多样性的重要储备库。该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如何共同塑造干旱地区的植物表型多样性,为理解植物如何应对环境极端和生物胁迫提供了全新见解。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31)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0203400)的联合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731-3

编辑:王容娜

终审:韩锁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