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报名预通知

来源: 作者:科技办 时间:2006-03-0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科研院所、监测站、监察支队、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各分支机构、团体会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勾画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明确提出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党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也为了总结近一年来环保科技界在学科发展、环境科技进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促进做好2006年全国环保科技工作,我会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协等部门的支持下,在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协办下,拟定于2006年7月初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为了充分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现就会议征文、学术报告等内容通知如下:
一、会议研讨的主要议题
(一)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理论概念创新、制度创新、法律创新、实践创新)
2. 探讨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 坚持经济与环境“双赢”,协调城市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4. 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消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5. 企业发展战略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6.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成本、可行性效果等探讨;
7.政府绿色采购与环境保护。
(二)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 探讨如何推动循环经济,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探讨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3. 探讨如何用法律、经济等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
4. 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技术。
5. 探讨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多方式的改变、新型工业化道路、规模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
6.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7. 清洁生产审计审核。
(三)加强环境监察与监管能力,建设友好型社会
1. 环境监察能力、机制与应急反应机制;
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置;
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及其技术处理;
4. 环境监察信息系统建设。
(四)环境经济理论与探讨
1.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体系;
2.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综合研究;
3.排污收费制度与实践;
4.排污交易、污染产品税等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与探讨;
5.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之评价体系。
(五)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环保实用技术的发展和
创新
1.水环境安全技术
基于水环境容量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探讨;水环境容量
测算与排污许可正制度管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生活饮用水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与探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水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地下水污染与控制;城市景观水体污染与管理。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汽车尾气污染与控制;酸雨污染控制;大气气溶胶污染、传输与控制。
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医疗垃圾及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技术;废旧资源(电子垃圾、废旧轮胎、废旧塑料等)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及回收治理对策的探讨;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市场化与企业化运行管理。
4.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与投资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健全与探讨;生态经济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探讨;生态功能区划;生物安全与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景观生态等研究与探讨。
5.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洁净能源、替代能源、再生能源与绿色包装的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生物质资源利用。
6.其他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环境监测产品等研究与探讨;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无害、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及环境友好产品;强制淘汰制度(指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等)的研究与探讨;相关方面的项目支持渠道。
二、论文要求
1. 会议只接受提交论文的电子版,采用A4纸规格,5号宋体,每页43行,每行45个字。论文一般不超过4页。
2. 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手机)、通讯地址、邮编。
3. 论文摘要以100字为宜,并附应有主要参考文献。
4. 提交论文截止日期为2006年4月30日。提交电子信箱地址为:zhhwang3636@sohu.com
5. 凡提交并被录用的论文,将被编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并正式出版发行,同时论文作者获论文证书。会议不收取版面费。
6. 凡参加会议的代表和论文作者,将纳入环保系统即将实施的学术积分制度(即:担任一定技术职称职务的环保科技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参加一定数量和层级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取得积分,作为任职和晋升考核依据之一)。每人领取文集一套。
三、有关会议的会议日程、会议费用、环境生态考察内容路线等事宜,将于会前一个月准时发给报名参会人员。
四、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邮    编:100088
联 系 人:王国清  姜艳萍   朱琳瑛  任彩霞
联系电话: 010-62259894  62210730  81111764
传    真: 010-62210728  62259894
电子信箱:zhhwang3636@sohu.com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