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获奖题目:
获奖编号:
获奖时间: 2007-1-1
获奖名称: 旱地土壤氮素径流损失机理与内循环特征研究
主要完成人: 张兴昌、李世清、邵明安、李凤民、党廷辉、郑纪勇、樊? 军
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成果介绍: 本研究以旱地氮素循环特征与径流损失机理为研究中心,通过长期、大量、系统的科学试验和研究,深入揭示了旱地土壤氮素径流损失机理与内循环特征。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进一步证明了土壤有效氮损失主要以径流流失为主,而有机质和有机氮主要随泥沙流失;减少土壤侵蚀,就是减少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流失,却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泥沙中全氮和有机质的富集,泥沙中的养分富集使其减少养分流失的作用得到下降;揭示了流域不同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氮素流失关系为:随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全氮和有机质流失减少,矿质氮流失有所增大。(2)利用15N示踪技术,验证了养分流失的有效作用深度(EDI)的存在,发现了坡面养分流失厚度远大于侵蚀土壤厚度,克服了用农田土壤养分含量推算养分径流损失的不足。以15N示踪实际标定的EDI深度为标尺,修正和建立了适合我国旱坡地土壤的EDI模型,并提出了推算EDI的三种方法,即15N示踪法、反推法和拐点法,并利用反推法和拐点法计算出不同雨强、坡度、植被覆盖和施肥条件下的EDI。(3)提出了熏蒸-铵态氮法和熏蒸-淹水培养法测定微生物体氮的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在与土壤微生物数目进行比较后发现,土壤中含易分解有机物质少或微生物体氮含量低时,用熏蒸-淹水培养法测定误差小;相反,用熏蒸-铵态氮法测定的结果更加可靠;应用这两种方法在同类土壤上测定的FN的比值相对稳定,不受施肥影响。(4)通过对旱地肥料氮流向研究发现,谷类作物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约60%,挥发损失约18%,淋溶损失约10%,反硝化损失约4%,其它损失(如植物体氮的挥发损失等)约8%;当季作物收获后残留肥料氮主要为硝态氮,休闲会增加硝态氮的淋溶损失。研究还发现地膜覆盖能够显著增加N2O释放通量。
获奖类别: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授奖部门: 陕西省政府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登记人: